这一首《一双一对》歌曲是由歌手叶蒨文演唱,发布于个人珍重专辑里,H吉他网整理分享最新的完整版歌词如下:
一双一对 – 叶倩文 (Sally Yeh)
词:潘源良
曲:卢冠廷
编曲:鲍比达
轻轻的闭着眼睛
缓缓躺下去
偷偷将此刻美丽藏进心里
今宵暗地允许
明晨再归去
车中微凉 但甘心寄居
谁个可猜得出
你怎么可以使我芳心暗许
谁叫你不必猜
却仿佛一早知我所想所需
人在满足里
自然共你默然堕进梦里
风丝丝向梦里吹
如情痴字句
一声一声的试问谁会不醉
此刻已是永久
谁还想归去
清风夜月 愿此生永许
曾听说一生中
某一天总可找到知心伴侣
曾听说这地上
各种东西都总有一双一对
人在满足里
你寻着我 我寻着你共对
曾听说一生中
某一天总可找到知心伴侣
曾听说这地上
各种东西都总有一双一对
人在满足里
你寻着我 我寻着你共对
时值80年代与90年代的交叉点,乐评界尚未强调“原创”一说,而《珍重》专辑扑面而来的亦是浓郁的西洋风,但如果稍稍留意歌词内页,就会发现其中六首都是香港本土原创,另外两首是台湾流行歌曲的粤语翻唱,真正的欧美改编曲只占到两首。6:2:2的比例既强调了叶倩文中西贯通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是集中展现鲍比达、钟定一、顾家辉、黄沾、卢冠廷、林敏怡、潘伟源、林振强等香港优秀主流音乐人才华的舞台,因为有了真诚的叶倩文,他们的笔触可以挣脱出已经叫人厌倦的喋喋不休的情天恨海,而投入到最初对于友谊、爱情和生命的关注。\n\n《珍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正气”,它没有半分的哀怨缠绵,加上节拍硬朗,歌词透露出的关切之情纵使溢于曲端,仍然有节制、不滥情。“他方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这句歌词真是点睛之笔,最深切的关怀就应该是这样的体恤。紧接着一声声仿佛敲击在心头的前奏,踏着不疾不徐的进行曲节拍,叶倩文稳重的演绎使每一字句都化作为金石之音。而被我们深深记住的高潮“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它带给听者心灵上的冲击,足以成为中文流行音乐中的经典。生于太平年景的一代,惯于以为所谓光辉岁月、友情天地,只有在吴宇森、林岭东或者刘伟强的江湖中被放大后才能看清楚,“假如能,不想别离你”,如果这朴素的语言依然可以感动你的心,或许该庆幸自己仍未远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的人生哲理。\n\n《他》是叶倩文音乐作品中无可争议的最重磅级,无论是在音域跨度、气息调配或者爆发力上,叶倩文在这首歌里都做到了中文女歌手中的一等一。而在这首堪可比拟声乐作品难度的《他》之中,叶倩文的大将之风也逐渐成型,诚然音域、气息、肺活量和爆发力,几个因素若缺其一,便不能完成整首作品,但更难得的是如何举重若轻,不以“炫技”而辜负这段深沉旋律所孕育的格调。艺高胆大的叶倩文,甚至在91年春风得意演唱会上现场演唱《他》时也毫不退缩,叫人乍舌的唱功于层层递进的“也会共月儿,忆今世故事,等他再到此”开始,她的发挥并不下于专辑中的效果,反而更加地投入与动情。回顾二十年音乐之旅,可以看出演绎磅礴大气的音乐作品确是叶倩文的强项,在她身上那种刚柔并济的气质,放眼当时的华语歌坛,实在是不作第二人想。\n\n《诺言》,一曲来自北方的歌谣,是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粤语版,其苍凉的大家风范超越了南国工笔般的山清水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和《诺言》,而无法比较国粤两个版本里哪一个更出色。悠扬的《诺言》,弥漫着思乡的惆怅,虽然旋律无语,而歌词道的又是句句对于情义无常的感慨,但这份情怀犹如写意泼墨,寥寥几笔,便已经得起无穷的回味。\n\n《太早还是太迟》有一段我偏爱的前奏,零星的苦涩汇集成一片悔恨的汪洋,的确是非常煽情。直至2002年10月拥有了《珍重》原版CD,才发现一直被我以为是欧美改编曲的《太早还是太迟》竟是一首香港原创,难得的是曲作者钱幽兰始终在切肤的痛之上保持着旋律的硬朗,所以这首纠结着矛盾的《太早还是太迟》在“珍重”专辑一派的经典大气之中,也不会突兀或疏离。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其中一段变奏,“我的痴不算再痴,纵使今天仍愿试,投入去但仍暗自制止”,刹那会以为柳暗花明,可终究还是无法敞开胸怀。在潘源良的歌词中,被频繁用到的“其实”、“还是”、“纵使”、“最终”,已经能够说明故事,一个被现实磨到苍白的女子,苦苦寻找全情投入真爱的故事。\n\n《未了解》,隆隆雷声后遥远而清晰的walk on,是回忆分手时支离破碎的寥落还是宣告终于能够不带一片云彩,无怨无恨地告别过去?这段独成一格的旋律仿佛没有头尾,4分零8秒凭空发生,等到walk on by渐渐淡出,就像梦境一般的恍惚。钟定一的编曲时有时断,阴晴不定,道尽了情缘的迷乱,而我听在耳中,也不由生出了几番困惑。我更愿意把《未了解》当做是一篇音乐小品,无因地发生,而无果地结束,只是用来记录一刹那未了解的感受。\n\n《焚心以火》是因电影成就了歌曲的流行,使我们在很长日子过后,仍能记忆犹新地回想起冬儿一身红衣,投奔怒火的唯美镜头。回眸而笑的冬儿是记忆中巩俐最动人的银幕形象,“情浓写我诗,让千生千世都知我心,万载千秋也知你心”,这份悲壮情怀又为商业电影添上了令人难忘的艺术美感。作曲:顾家辉、黄沾;作词:黄沾;编曲:顾家辉,顾黄合作本身就代表着经典,而从八十年代起,他们笔下的影视金曲便往往首选兼有豪迈与婉约双重面貌的叶倩文代言:《黎明不要来》、《晚风》、《躲也躲不了》、《愿死也为情》、《欢笑之歌》……或凄美、或妖娆、或洒脱、或娇柔、或苍茫,叶倩文无与伦比的声线锦上添花,将每一首歌都处理得各有风貌,满足人们的古典情结。在《焚心以火》中,叶倩文的演唱几乎没有带上个人感情,以一种极为质朴的方式充分烘托词曲本身便具备的历史厚重感。冬儿的三生三世,跨越两千余年的旷世奇恋,所有的荒诞不经皆因永恒的爱,而让我们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动。\n\n《回归自然》,是一个重要音符,它与第二年诞生的《潇洒走一回》,一静一动,一西一中,并列成为叶倩文金曲之中的“劝世双璧”。如果说“岁月不知人间的忧伤”带有戏世的调笑,动感的节拍也让人产生“不过尔尔”的洒脱,那与《潇洒走一回》理想化了的超然所对应的正是《回归自然》沉重的现实感:“微雨点为何现今变酸,尘敝天河流亦常断,人世间真心不见,虚假却满面,没有彩虹也没有光线”。当都市中的人性越来越多地被金钱利益所蒙蔽,1990年的《珍重》大碟中悄然出现了《回归自然》这一深刻的良心之作。“人与心本该一片真一片友善,所有笑脸亦自然”,没有斩钉截铁的指天怨地,句句朴素的感叹皆是发自内心,叶倩文温暖的歌声自然流露出悲悯的情怀和对于人性的关怀。她第一次成功地从情爱中抽身而出,淡化了性别的概念,以人性的立场抒发着时代的精神,换言之,《回归自然》在叶倩文的音乐之旅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这番意义并没有风光的外壳。鲍比达的作曲、编曲与卢永强的填词尽显大家风范,恢弘的气势直追《流金岁月》,叶倩文与港乐合作的现场演唱会一直是我最期待的,如果梦想成真,这两篇殿堂级的乐章将会继“春风得意演唱会”之后,以它们永恒不朽的魅力,再度回响香江。\n\n《一双一对》是早期很“叶倩文”的一首歌,可现在听来已经有了隔岸观花的距离感。相同的也有卢冠廷,他不是想当然地能够和日后红遍华人世界的叶倩文联系到一起的音乐人,只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浅醉一生》、《随缘》、《关怀》和《一双一对》之类未能传唱的优美。波澜不惊、平静如许,它们默默地抚慰着烦躁的心灵。\n\n《我走我路》是《珍重》专辑中经常会被我忽视的一首作品,正如人们惯于向往名山大川、长河落日,却遗漏了身边一朵野花的美丽。林敏怡的作曲于平淡中见力度,郑国江的填词不作任何辞藻上的修饰,就像这个平凡世界上每个角落每一分钟都会发生的内心独白,而在叶倩文的歌声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就算失落时,也不失意,成败我作主,成败也一般添惊喜”。\n\n《一触即发》,《珍重》大碟中端庄冷艳的叶倩文,她的激情忍耐到了专辑的最终,终于在此刻一触即发。这首压轴作品是专辑中唯一的动感音符,电流般令人振奋的节拍,火花一样璀璨的高亢,还有喧闹的和声,一扫之前的沉重,营造出一个热力四射的激情之夜。不同寻常的是,《一触即发》中叶倩文的声音并没有占据最突出的位置,而强调的是一个群体的快乐。“相识若痛快也没遗憾,长夜过去请不必再问”,生活在都市中的成年男女自然都会明白因葵的这句歌词意味着什么,按耐不住叫做脆弱,呐喊很久叫做沉默,承受不了叫做寂寞,我的现在不知所措……一生厮守的伴侣可遇而不可求,何况等待承诺的过程也未免太过漫长。《一触即发》所宣扬的“一夜情”明显悖于《一双一对》中的忠诚信念,但“人性”而非“道德”才是《珍重》大碟的主线,压抑的人性在情欲中得到彻底的解放,这一夜彼此交换身心,《一触即发》如同火花只开放刹那的美。